社區團購卡3萬月銷想關店?濟南老板靠“團批+直播”系統,半年沖20萬的關鍵在這?

半年從月銷3萬→20萬!提起轉型,濟南做了3年社區團購的李老板眼睛都亮了:“以前卡在3萬動不了,現在單團批業務就破12萬!”這位曾只靠“微信群發單+線下自提”的傳統玩家,就靠一套融合團批、直播、拼團的全模式系統,直接實現銷量翻6倍的翻盤。
2025年初,李老板的團購生意困于“瓶頸期”。30多個社群活躍度下滑,居民互動少、下單稀,團長因利潤低陸續退出。生鮮品類更是難題,損耗率達15%,居民嫌慢、小店嫌貴,他兩頭受困。
為促銷量,他嘗試降價、推新、地推,卻使毛利從18%降至8%,月銷仍在3萬左右徘徊。正當他考慮關掉兩家自提點時,與我們團隊相遇。我們未急于推方案,而是梳理3個月訂單數據、社群記錄,審核生鮮損耗明細,指出其核心問題:并非缺客源,而是“微信群發單”模式單一,難接小店批量采購,也留不住追求便捷的居民復購。轉機源于與我們團隊的深入溝通。此前診斷出李老板“單一模式”痛點后,我們不僅分析問題,還結合其社群用戶基礎與生鮮損耗難題,推薦了集團批、團店、直播功能于一體的系統,并帶他實地觀摩同城市團購商實操,流程高度契合其需求。李老板很快決定合作轉型,沒想到此舉直接盤活了生意。
他借助系統“需求聚合+預售發貨”的功能,把目標對準了周邊便利店、果蔬店這類B端客戶。小店老板不用跑市場,打開系統小程序就能看報價單;只要5家店一起聯合采購,就能享35%的價格優惠。更省心的是,系統會自動核算訂單量,一旦達到發貨閾值,就會直接觸發供應商發貨,不用人工盯著。就靠這套玩法,僅3個月他就積累了87家固定采購小店,生鮮損耗率也降到了7%。針對居民端,他從現有團長里挑出12名核心成員,培訓成“社區主播”,每周用系統直播工具開兩場專場直播。直播前,先在社群發優惠券預熱,勾起大家的興趣;直播時,鏡頭對著新鮮的生鮮實拍,還穿插“10人拼團再享9折”的活動,用戶看到喜歡的能直接點鏈接下單。有次播本地櫻桃,2小時就吸引432人下單,單場銷量突破2.3萬。而這樣高效的直播運營,離不開背后系統的支撐——從優惠券精準推送、拼團規則實時嵌入,到下單鏈接與自提信息自動同步,這些環節都需要專業系統來承接。像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團購系統的私域直播功能,就剛好適配這類運營需求,能為社區團購的C端直播業務提供技術適配支持。光有銷量還不夠,留客才是關鍵。系統后臺幫他解決了“信任難題”——會自動把商品檢測報告、產地實拍視頻同步到團長社群,團長不用自己找素材,一鍵就能轉發給居民。針對寶媽群體,他還在系統里上線了輔食烹飪教程短視頻,居民看完教程想試試,直接點視頻里的鏈接就能跳轉到拼團頁面,復購率一下提升了40%。很多人好奇這套系統怎么用,其實關鍵路徑很清晰。團批開單環節,先由供應商完成入駐,系統會根據采購量設置階梯價,團長再將報價單分享給周邊小店,小店下單后,系統會自動匯總訂單并觸發供應商發貨,最后完成自動結算;
直播操作則更簡潔,先創建直播場次并添加拼團商品,提前給用戶發送開播提醒,直播過程中可靈活改價、增加庫存,訂單會自動同步到線下自提點,不用額外手動操作。轉型半年后,李老板的生意徹底“改頭換面”,一組數據就能看出差距。從具體數據來看,月銷結構上,團批業務貢獻12萬,居民零售部分達8萬,合計突破20萬;運營效率顯著提升,售后糾紛處理速度比之前快了60%,人力成本也降低了30%;用戶資產方面,社群數量從30個增長到112個,活躍用戶規模超過2萬人。“關鍵是系統把團批的規模效應和直播的信任價值結合了。”李老板坦言,現在他既能給小店穩定供貨,又能靠團長直播帶動居民復購,形成了“B端穩基本盤,C端做增量”的良性循環——這或許就是傳統社區團購突破瓶頸的可行路徑。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取廣州赤焰信息系統試用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