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快爛棚,農戶急得慌?南京一場直播,把滯銷難題變成了希望!當今數字化浪潮里,直播帶貨不新鮮,但南京偏把“公益”和“直播”綁在一起,給農產品滯銷開出了新方子。江寧區供銷合作社聯手南京廣電搞的草莓基地直播,就是這招的實戰樣本——不僅解了草莓賣不動的困局,更給當地農戶送來了實打實的盼頭。
此前,江寧區草莓種植戶曾陷入棘手的滯銷難題:棚內掛滿成熟飽滿的草莓,卻因渠道有限難以賣出,眼看果實即將過季變質,農戶們急得團團轉。
關鍵時刻,江寧區供銷合作社敏銳捕捉到直播帶貨的破局潛力,迅速聯動南京廣電,一場扎根田間的“草莓助農直播”就此啟動。
這次直播沒走常規套路,而是打造了“大棚實景+品種科普+抽獎互動”的特色形式。鏡頭里,主播帶著觀眾“云逛”草莓大棚,翠綠葉片間,一顆顆紅透的草莓透著新鮮勁兒,直觀打消了消費者對“貨不對板”的顧慮;
同時,農業專業人員同步講解——從草莓的甜度等級、維生素含量,到種植中不打農藥、人工除草的綠色標準,把“好草莓的門道”講得明明白白;更有實時抽獎環節調動熱情,觀眾留言互動就能贏取草莓試吃裝,不少人在趣味參與中直接下單,直播間訂單量持續攀升。
為了避免“直播一停、滯銷又來”,相關部門還琢磨起了長效辦法:專門建立“草莓直播粉絲群”,群里實時分享大棚采摘動態、草莓成熟度照片,還提供線下送貨上門服務,不少消費者成了“回頭客”;
同時計劃每月固定開展1-2次團購活動,逐步搭建起“短期應急助銷+長期穩定合作”的助農閉環——既能幫農戶提前鎖定銷量,也能讓消費者持續買到優質草莓,真正實現“農戶增收、市民受益”的雙贏。
南京這次公益助農實踐,其實是數字化時代解決農產品滯銷的一次“小而美”的探索:它沒有依賴復雜的技術,而是用“直播看貨+社區直達”的簡單方式,盤活了媒體的傳播力和供銷社的組織力;更用“建粉絲群、定團購期”的長效思路,讓公益助農從“一陣風”變成“常態化”。相信未來,這樣接地氣又可持續的模式,會在更多地區落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活力”,也讓更多農戶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在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