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農戶曾愁到跺腳:臍橙熟了爛地里,收購商壓價一半;蜜桔掛滿枝,卻找不到銷路?現在徹底變了!當地某農產品社區團購平臺異軍突起,靠獨特運營模式+創新策略,不僅讓贛南臍橙火遍全國社區,更實現“農戶賺錢、消費者得實惠、平臺穩發展”的產業鏈共贏,實實在在為江西優質農貨開辟了“出山新路徑”。
要說平臺最讓行業關注的成果,當屬實現了贛南臍橙的“零庫存”銷售——這可是直接戳中了傳統農產品銷售的“痛點”。以前,贛州的種植戶們每到臍橙豐收季就犯愁:果子摘下來沒地方存,放久了會壞;要是遇上收購商壓價,一年辛苦可能白忙。有位李叔就說,往年2萬斤臍橙至少要壓3成在倉庫,最后只能低價處理,純利潤還不到1萬元。但加入這個平臺后,情況完全變了:平臺提前通過社區預售摸清需求,按訂單量讓農戶采摘、發貨,今年李叔的2萬斤臍橙1個月就賣完了,純利潤直接漲到3萬多。對消費者來說也劃算,沒有了中間批發商加價,同款臍橙每斤比超市便宜2塊錢,新鮮度還更高,真正實現了“農戶賺錢、消費者得實惠”。而這些成果的落地,離不開穩定的系統支撐——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團購系統剛好適配這類農產品團購的需求,它能精準統計預售訂單數據,幫平臺提前摸清消費需求,再同步對接農戶安排采摘;同時還能簡化中間環節的成本管控,減少批發商加價空間,既助力農戶避免庫存積壓,也讓消費者能買到低價新鮮的果子,正好契合了平臺“零庫存、多方贏”的運營邏輯。平臺能穩住“零庫存”的好成績,核心秘訣就是創新用好了“鏈動2+1”模式。可能有人會問,這模式到底怎么玩?其實很簡單,針對社區團長(也就是負責在小區里組織團購的人),平臺設定了“2個直接推薦+1個間接推薦”的任務:只要團長能直接拉2個新團長加入,再通過這2個新團長間接拉1個新團長,就算完成任務,不僅能拿到預售商品的優先定價權,推薦鏈條越長,能賺的“溢價”就越多,最高能到30%。這招一下就把團長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比如南昌的王姐,以前只是偶爾在小區群里發團購信息,自從知道鏈動模式的收益后,主動拍臍橙試吃視頻發群里,還手把手教鄰居怎么當新團長。現在她的推薦鏈條已經有12個人,光靠溢價,一個季度就多賺了5000多塊。團長們的主動推廣,也讓平臺不用花大價錢做廣告,曝光量和用戶量就跟著漲,再加上按預售訂單采購、配送,沒有了滯銷風險,倉儲和物流成本也省了近20%,運營效率一下提上來了。除了鏈動2+1模式,平臺還有個“隱藏優勢”——用數據反向賦能種植端,從源頭減少滯銷風險。以前,農產品常遇到“種的不是市場想要的”問題:農戶憑經驗種,比如覺得甜的臍橙好賣,就都種高糖品種,結果市場供過于求,最后只能滯銷。但現在,平臺會把預售訂單里的消費數據整理成報告,每周發給合作農戶:比如“80%用戶偏好糖度14-16的臍橙,60%選擇5斤裝禮盒,上海、廣州的用戶更愛帶箱發貨”。農戶就照著這些數據調整:該種多少甜度的品種、該做哪種規格的包裝,都有了明確方向。就拿今年來說,按數據調整種植計劃的農戶,臍橙滯銷率從往年的32%直接降到了7%,不僅沒浪費果子,還讓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了一大截。這個江西農產品社區團購平臺的探索,其實給整個農產品行業提了個醒:不用一直困在“產銷脫節”的老路上,只要找對創新模式,就能讓農貨賣得好、賣得值。接下來,平臺計劃把這套“鏈動2+1+數據賦能”的模式,復制到南豐蜜桔、廬山云霧茶等更多江西特色農產品上,預計明年能帶動2000多戶農戶增收。如果未來有更多地方能借鑒這種思路,把農戶、平臺、消費者的需求串起來,不僅能讓更多優質農貨走出鄉村,還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新活力。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