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尚未大規模鋪開,但新一輪招商意味著其商品供給將大幅豐富,也預示著美團有望繼續探索“明日達超市”的發展路徑,且此次將采用前置倉模式來“改造”明日達。
業內人士實測體驗發現,當前明日達的商品品類還比較有限。定位上海時,僅能看到龍井茶葉、熟凍帝王蟹等少數商品;切換到深圳,品類雖多些,但多是大包裝禮盒、小家電和進口高端品——像1.5L*12瓶的百歲山礦泉水、大宇電蒸烤箱、澳洲M9和牛烤肉片等,定價多在80-100元區間。
選品邏輯:對標盒馬MAX與山姆,待供應鏈破局
從選品能看出,它明顯在對標盒馬MAX:主動讓渡一點配送時效,減輕騎手送大規格商品的壓力,精準對接家庭囤貨需求,還能補上主站即時品類的短板。
高端定位則有看齊山姆的意思,但過去這種“高端+非即時”的路子拉新促活效果一般。不過若依托小象主站供應鏈改造,品類豐富后或許能打破僵局。
而要讓這一設想落地,離不開系統層面的扎實支撐——大規格商品的倉儲分區管理、高端品類的履約時效把控、與主站供應鏈的數據協同,都是需要攻克的關鍵環節。
商品端的核心優勢在供應鏈。小象的“源頭直采”已覆蓋200個縣級農產區,今年更要求全品類從品牌工廠或原產地拿貨,砍掉中間流通環節。這既能帶來性價比優勢,又能豐富商品組合,滿足不同消費層級需求。未來短保生鮮也可能上線,只是對倉配能力是不小的考驗。
倉配模式:自營前置倉提效,直面多多買菜競爭
倉配模式上,小象的前置倉是全鏈路自營,城市里的前置倉都由平臺直聘店長統一管理,對平臺直接負責。這種模式方便用數字化系統統籌,比如統一調度庫存、補貨調貨。
在明日達的履約鏈路中,既有數字化能力兜底,又有專職同城騎手保障效率,還能盤活騎手“非餐閑時”的閑置運力。靠著成熟的自營倉配、供應鏈和同城運力,做類社區團購的明日達自然順理成章,但它要攻堅全國一二線市場,繞不開多多買菜這個對手。
美團優選退出多數市場后,多多買菜成了資本團“一哥”,也在試水即時零售。此前曾傳言要在上海做小時達、分鐘達,但重資產的即時配送并非其強項,網格倉分包即時訂單效果平平。
目前它在上海合作順豐等承運商,縣域市場靠智能分揀系統把配送成本降了約40%。之前試過“團長5元送上門”“39元起送”,但沒鋪開,也不會像美團閃購那樣重投,仍在打磨倉儲和網格倉。
策略對比:輕資產試錯為主,多多待優化運力
和小象一樣,多多買菜也偏愛“輕資產試錯”。小象靠前置倉和供應鏈改明日達,多多則憑商品豐富度、性價比和網格倉改良突圍。要是多多能加密網格倉、優化智能分揀系統、培養標桿倉、擴運力,把配送半徑縮到2公里內,時效還能再提。
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