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烘焙店還在被電商壓得沒活路?杭州有家社區小店卻逆勢突圍——靠“輕量化運營+習慣培養+復購見單”模式做社區團購,直接實現月增10萬收入!當下電商低價、配送到家的優勢擠壓線下空間,不少烘焙店陷經營困境,而這家店的破局打法,不僅交出亮眼營收成績,更給行業提供了可落地的新思路。
這家店所在的杭州社區,周邊商業配套很成熟,但線上烘焙品牌靠著低價、配送到家的優勢,一直在擠壓線下店的生存空間。不過店主沒跟著“卷低價”,反而精準抓住了社區居民的核心需求——想要新鮮現做的烘焙,又嫌線上“看不到、摸不著”不夠方便。于是他把社區團購當成突破口,走出了一條適合小店的路。獲客有巧勁:400元地推+社交裂變,低成本圈住客群獲客環節,他們走的是“低成本、高精準”路線。只花了400元給物業,就能在社區里擺攤位做地推;居民只要掃碼進群,就能用9元買原價18元的盒子蛋糕——這個“半價福利”一下吸引了不少人,單日就新增200個精準客戶。更聰明的是,他們還搞了“帶朋友消費贈6元米面包”的活動,靠著鄰里之間的社交鏈,短短兩周就覆蓋了周邊60%的居民,沒花多少推廣費,就把客群圈了起來。不過這類獲客打法要落地,其實需要系統做支撐:地推掃碼的客戶來源得跟蹤、裂變贈禮的規則得自動執行。而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團購系統剛好有適配的功能——能記錄地推客戶的進群渠道,方便后續精準跟進;也能提前設置“拉新贈禮”的自動化規則,像“帶朋友消費贈米面包”這類活動不用手動統計,系統會自動識別符合條件的客戶并發放福利,幫小店減少人工成本,讓獲客流程更順暢。復購才是小店的“生命線”,這里就不得不提他們的“社區團購復購見單模式”。最核心的是4元錢的“超值會員卡”:里面裝著10張“滿20減4元”的消費券,看似便宜,卻能牢牢鎖住用戶——買了卡的居民,為了不浪費券,會更愿意常來消費。
另外,他們還固定每周一、周五下午4點開團,這個時間點選得特別巧:剛好卡在上班族下班、想“買點甜的犒勞自己”的情緒節點上,慢慢就讓居民養成了“到點看團購”的習慣,復購自然提上來了。
運營上,他們走“簡化路線”,不搞復雜的產品線。只聚焦“盒子蛋糕”這一個爆款,既能保證食材新鮮、減少損耗(烘焙店最怕的就是品類多、賣不完浪費),還能集中精力做好品質。
同時,他們用企業微信做客戶管理——日常發點新品圖、團購提醒,拉近和居民的距離;再搭配“集點卡”:集滿10張就能換25元的果切,短短3個月就有427人兌換,二次消費率直接漲了85%,形成了“消費-攢點-再消費”的循環。
數據見成效:39%復購率+月銷10萬,簡單模式站穩腳這套模式的效果很實在:4個300人的社區群,每周能穩定賣出1200份盒子蛋糕,月銷售額直接突破10萬元,復購率還能穩定在39%以上。沒有復雜的營銷,就靠“抓需求、養習慣、簡運營”,在激烈的競爭里站穩了腳。其實這家小店的成功,對很多實體烘焙店、社區小店都有借鑒意義。現在不是“線下店不行了”,而是要找對方法:不用盲目跟風線上,只要盯著社區居民的真實需求,用好社區團購這種“輕工具”,靠輕量化運營降成本,靠習慣培養留客戶,線下店照樣能把生意做活、做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