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云集甩出轉型猛招:直接整合“云集健康”與“云集精選”,用同一賣貨APP、同套社群制度、同一盤貨品砸通全鏈路!緊接著長沙、廣州的事業說明會更放出狠話——今年要硬孵出1萬個月銷過萬的超級個體。
新云集將重點發力商品,尤其是自營商品。在今年3月線下事業說明會上,渠道中心負責人江海介紹2025年“新云集的五大增長點”,商品結構升級位列首位。云集強調自身“打造爆品”的能力,團長社群適合推廣白牌或新品牌大單品,云集曾借助獨特選品邏輯推廣認養一頭牛、阿道夫等爆品品牌。除延續打爆大單品策略,新云集還從自營商品入手深耕供應鏈。旗下科技護膚自有品牌“素野”負責人云竺表示,2025年云集將實現“30%自有品牌,70%精選他牌”的供應鏈規劃。云集自營品牌眾多,覆蓋有機食品、營養保健、家居日用等品類,但發展存在“偏科”現象,過去對護膚、營養保健等品類的側重延續至今,僅“素野”就貢獻了2024年40%多的營收。不過,云集自營商品模式存在一定問題。科技護膚及二線白牌營養保健品缺乏統一定價標準,依靠信息差賺取利潤,且商品推廣有團長返傭成本。社群團購成本結構和流量邏輯決定團長會提供更多高毛利非標品。與商超發力高質價比自營鮮食烘焙、快消日用等品類不同,云集作為私域社群團購平臺,能否在商品品控、供應鏈及價格性價比方面打好基礎,有待長期觀察。而這類模式的落地,離不開系統層面的支撐——例如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團購系統所具備的供應鏈分級管理、動態定價體系及團長傭金智能結算功能,恰好適配私域團購平臺在品控溯源、利潤平衡與流程提效上的實際需求。
云集在2019年上市前后已多次戰略轉型。2017年,云集因部分推廣形式與《禁止**條例》沖突被處罰,微信訂閱號和服務號被永久封號,不得不轉型。2018年發布“品制500”戰略,轉型會員電商,此后幾乎“一年一轉型”。2019年上市后,2020年低調試水“鄰居團”嘗試轉型社群團購,2021年取消會員費制度,2022年上線“云集小店”轉型私域電商,去年上線“分享官”,模式類似私域社區團購。近年來,云集從公域轉私域、從注重社交裂變向偏重流量變現轉型,雖帶有“微商拉人頭”模式影子,但重心更多放在私域流量和私域團長。云集走上此道路,一方面因模式基因,另一方面因企業處境尷尬。獲客成本從2019年的150元增至2024年的420元,ARPU僅從576元提升至890元,投入產出比承壓。財報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云集營收規模持續縮減,虧損不斷擴大,陷入“不增收不增利”困境,轉型既是挽救業績,也是給資本市場講故事。即便找到私域社區團購新模式切口,云集日子依然艱難。社區團購賽道競爭激烈,多多買菜已成絕對第一平臺,云集需深耕未被完全占領的細分市場,如寶媽群體。云集用戶中95%是女性,80后為主要群體,86%已婚育有孩子,20%是“全職寶媽”。在社區團購領域,多多買菜和云集錯位競爭,但在微信私域層面,云集對手眾多。快團團是微信社群團購頭部平臺,2022年GMV接近1500億元,活躍團長人數超500萬,是多數微商團長團購帶貨首選。美團于2023年年底上線社群電商“團買買”,功能和應用設計類似快團團,且向團長免費開放,成本優勢明顯。與平臺級企業相比,云集在資本、流量、戰略定力、供應鏈和品質把控方面都不占優勢。當下商品市場供大于求,消費者受消費降級影響,渠道選擇單一化,注重性價比,平臺電商也在爭奪存量用戶,行業競爭內卷,腰部玩家生存艱難。
云集已步入下滑周期,未來最穩妥模式是深耕區域細分市場,穩住高粘性私域消費者和團長,在選品上發力,深耕女性及寶媽消費平臺定位,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云集從會員電商向私域團購轉型,每一步調整順應市場變化。其在供應鏈上深耕自營并推行爆品策略,在構建差異化同時面臨品控與成本考驗;多年模式迭代體現合規決心,卻也難掩業績壓力;
競爭中聚焦寶媽客群獲生存支點,但將流量優勢轉化為持續盈利能力尚待時間驗證。云集轉型仍在進行,能否在私域電商下半場找到可持續增長引擎,既需戰略定力,也需敏銳捕捉消費需求,唯有扎根用戶價值的創新才能行穩致遠。
在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