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零售市場中,即時零售前置倉領域正涌動著變革的浪潮,各大零售企業紛紛發力,以多樣舉措提升自身在這一賽道的競爭力。從供應鏈的深度改造到配送網絡的精細布局,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行業的神經,也在悄然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線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模式,正在從根本上重塑零售業的既有格局。在這一領域,美團的布局堪稱行業標桿——2025年6月23日,其正式發布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業務的戰略后,旗下小象超市已在全國20個核心城市鋪開近千個前置倉,覆蓋了數百萬消費者的生活圈,下一步計劃是在年內完成所有一二線城市的全覆蓋。
美團值得關注的是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打造“源頭直采”項目,深入全國200個縣級農產區直連種植養殖端,用大數據打通全鏈路信息。此舉降低生鮮損耗超15%,保證新鮮度,減少多級中間商使終端售價降約8%。此外,美團閃購擴品類實現快速配送,優選業務深耕下沉市場,形成多線立體布局。
而這樣的供應鏈數字化升級與多渠道布局,與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團購系統的核心功能高度契合——該系統具備的全鏈路數據追蹤、產地直連管理模塊,能助力企業高效實現源頭直采與損耗控制,其靈活的多端適配能力,也可支撐從閃購到下沉市場的多樣化業務場景落地。
麥德龍在前置倉領域的擴張節奏同樣引人注目。2025年5月短短半個月內,長春凈月店經開倉、寬城店朝陽倉先后投入運營,6月底大連中山倉又緊接著開業,這種密集的布局讓東北區域的即時配送網絡在短時間內迅速成型。
據麥德龍東北區域負責人介紹,這種"以倉布網"的策略,能將區域內的平均配送時間壓縮至25分鐘以內,部分核心區域甚至能實現15分鐘送達。
對消費者而言,這種速度上的提升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即買即得"便利——無論是臨時需要的晚餐食材,還是突然用光的家居用品,都能通過手機下單快速送到手中,極大地提升了生活效率。
盒馬在2024年8月重啟的前置倉試點,更像是一次經過深思熟慮的精準戰術調整。在上海的試點區域內,盒馬將前置倉與線下門店進行深度綁定,3公里半徑內的居民不僅可享30分鐘送達服務,還能通過線上平臺直接預約門店的特色服務。
這種與實體店形成互補的"店倉聯動"模式,展現出獨特的優勢:一方面能提升線上訂單的響應速度,另一方面通過庫存共享大幅降低了商品損耗率,試點區域的生鮮損耗較之前下降了近20%。
盒馬相關負責人透露,其自主研發的線上訂單預測系統已能精準匹配不同時段的需求波動,比如工作日的早餐時段和周末的家庭采購高峰,都能提前做好庫存準備,這正是前置倉模式不斷進化的核心競爭力。
永輝超市在前置倉領域的動作,帶著明顯的"止損"意味。在去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永輝明確提出要在關店較多的區域加快前置倉布局,通過線上業務的拓展來挽回市場份額。
目前,永輝已有近百家門店完成了前后場庫存分離改造——簡單說就是把原本與賣場混雜的倉庫,改造成獨立的"發貨中心",專門負責線上訂單的分揀和配送,不再依賴門店的現場銷售。
這種轉型讓配送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改造后的門店線上訂單配送時間平均縮短了10分鐘,訂單量也有了明顯增長,正在幫助永輝在流失的市場中重新站穩腳跟。
山姆會員店的500個前置倉,則展現了成熟模式的強大爆發力。這些倉庫并非隨意布局,而是特意選在會員密集但門店覆蓋不到的社區周邊,通過"店倉分離"卻又"協同作戰"的模式,支撐起"1小時極速達"的服務承諾。
從數據來看,這種模式的效益十分顯著:山姆前置倉13萬元/平方米的坪效,相當于普通大賣場的10倍,再加上200元以上的客單價,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一數據充分證明,優質的即時配送服務完全能轉化為實打實的收益,也讓山姆在會員制零售領域的優勢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