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社區團購戰場,美團優選近期戰略轉型,拼多多卻帶著多多買菜在同一片戰場狂攻——這場巨頭攻防戰不僅掀翻了社區團購的棋盤,更撕開了零售江湖的終極戰場:比的是戰略取舍,拼的是效率生死。
美團優選的戰略轉型:從擴張到聚焦的理性轉身
美團優選的轉型,而是基于UE模型(單位經濟效益)的深度重構。其核心邏輯在于優化資源配置,將有限的資金從低效市場撤出,轉而投入更具戰略價值的領域。這一調整背后有三重現實考量。
多多買菜的逆勢擴張:下沉市場的生態化破局
供應鏈的深度適配是首要支撐。拼多多通過“農地云拼”模式實現產地直采,將生鮮流通環節從傳統的5-7天壓縮至48小時內,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
在美團退出后,多多買菜迅速吸納其供應商資源,形成“雙貨盤”結構:在中心城市構建品質導向的到家服務貨盤,在下沉市場保持高性價比的自提貨盤。這種差異化策略使其既能滿足一線城市對品質的需求,又能鞏固在縣域市場的價格優勢。
末端網絡的精細化運營同樣不可或缺。多多買菜通過“中轉集運+快遞進村”模式破解下沉市場物流難題。在西安設立中轉倉,將發往偏遠地區的包裹統一分揀,物流成本降低30%。
同時,通過提高團長傭金(部分地區漲幅達100%)和優化網格倉布局,快速整合美團退出后的末端資源。目前,拼多多驛站已覆蓋青海、吉林等多個省份,形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
用戶心智的精準卡位則進一步鞏固了優勢。拼多多“低價”標簽與社區團購用戶的價格敏感特性高度契合。當美團退出后,用戶基于路徑依賴和信任慣性,自然轉向多多買菜。
數據顯示,在美團優選關停區域,超60%的用戶在1周內完成平臺遷移,且復購率保持在70%以上。此外,多多買菜將入口提至拼多多App首頁黃金位置,與“百億補貼”形成流量協同,進一步提升用戶觸達效率。
行業變局的深層邏輯:從社區團購到即時零售的范式遷移
消費需求的即時化轉向正在重塑市場格局。《2025中國即時零售白皮書》顯示,68%的用戶選擇即時配送是為了日常補貨,42%的用戶愿意為30分鐘送達支付15%的溢價。
相比之下,社區團購“次日達+自提”的模式已難以滿足年輕群體的需求。美團閃購、小象超市等即時零售業務的崛起,正是對這一趨勢的響應。
供應鏈效率的終極競爭成為核心壁壘。美團通過“產地直采+區域分撥”模式,將小象超市的生鮮損耗率降至3%,顯著優于美團優選的8%-10%。
多多買菜則通過整合美團供應商資源,優化貨盤結構,在中心城市試點即時配送服務,計劃8月上線“半小時達”。兩者的競爭焦點已從市場份額爭奪轉向供應鏈深度整合。
社區團購市場正經歷生鮮零售從“計劃性消費”到“即時性消費”的范式遷移。美團戰略收縮聚焦即時零售,拼多多借下沉市場逆勢擴張,二者競爭推動行業向高效、精細發展。對消費者而言,平臺競爭帶來價格優化與服務升級利好,但需警惕市場集中度提升后單一平臺壟斷風險。
未來,社區團購與即時零售將長期共存,形成“次日自提”與“即時到家”互補格局。商業角逐中,用戶依自身利益選擇,平臺在競爭調整中謀發展。
社區團購運營中,你覺得供應鏈優化、團長管理、物流配送效率哪個更難?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