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團錨定 “持續減虧、聚焦盈利” 戰略,旗下生鮮電商美團優選 2023 年狂飆擴張至全國,交出銷量沖鋒的亮眼成績單。然數據沖擊來襲:日均訂單激增背后,單票履約成本同比攀升!
當行業從跑馬圈地轉入存量廝殺,這位曾靠閃電擴張崛起的巨頭,卻在規模與盈利間陷入兩難悖論 —— 是繼續沖刺規模神話,還是轉向精耕細作?這場生鮮電商賽道的轉型迷局,正撕開行業發展的深層矛盾,且看其如何破局求生。
擴張悖論:倉庫越多,利潤越薄?
在社區團購賽道,美團優選倉儲物流暗藏隱憂。杭州蕭山中心倉,自動化分揀線運轉時長縮短,設備利用率卻不足55%。全國數據更驚人,多數中心倉單票成本高,多地配送車輛空駛率超40%,新增倉庫多陷虧損。
這背后,訂單“蜂窩狀”分布是主因,新建倉難達經濟規模。如今,管理層面臨生死命題:怎樣把“閑置產能”變為“有效產出”?如何在保證覆蓋率時提升單倉效率?破題迫在眉睫。
逆向破局:關掉127個倉庫后發生了什么?
2023年11月,美團優選做出震驚行業的決定:關閉全國127個地級市倉庫,將業務并入38個省會中心倉。消息傳出,競爭對手紛紛猜測其將退出下沉市場,但數據卻給出反常識的答案:調整3個月后,核心區域訂單量逆勢增長19%,單票配送成本下降24%,車輛滿載率從62%躍升至87%。
這場"收縮式增長"的關鍵,在于重構履約網絡的底層邏輯。以鄭州為例,原有的鄭州主倉與洛陽、開封3個地級市倉庫合并為"中原超級倉",通過智能分倉系統,將豫魯皖交界區域的訂單集中處理。
新系統根據實時訂單密度動態劃分配送網格,使配送路線規劃效率提升50%,單倉日均處理量從30萬單突破至80萬單。"我們不是在做減法,而是用算法做乘法。"技術負責人解釋道,AI預測系統將庫存周轉率提升45%,滯銷品損耗率降低60%。
供應鏈手術刀:如何讓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在山東壽光的蔬菜基地,美團優選的采購團隊正在進行一場"成本解剖"。他們將一顆售價3.9元的生菜拆解為7項成本:種植成本1.2元、采摘分揀0.5元、冷鏈運輸0.8元......通過直連合作社、縮短運輸半徑至300公里內,該品類綜合成本降低22%。這種"毫米級"的成本管控,貫穿整個供應鏈體系。
在品控端,美團優選建立"三重過濾機制":原料入倉前進行23項農殘檢測,分揀環節實施視覺AI瑕疵識別,配送全程GPS溫度監控。一旦某個環節不合格率超過1%,整批商品立即攔截。
這套體系使生鮮損耗率從行業平均的8%降至3.2%,用戶差評率下降67%。"我們不是在賣商品,而是在搭建信任體系。"供應鏈負責人強調。
自有品牌奇襲:一個福袋如何月銷400萬?
2024年春節,美團優選貨架上的"袋鼠家"魚籽福袋引發搶購,單月銷量突破400萬袋,相當于7-11全國門店全年銷量的3倍。這個爆款的背后,是一場對傳統供應鏈的顛覆:繞過4級經銷商,直連福建水產加工廠,中間成本壓縮45%;通過用戶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火鍋食材"需求爆發點,產品開發周期縮短至45天。
競爭升維:當行業還在拼價格,美團在拼什么?
在武漢的社區調研中,一個現象耐人尋味:62%的用戶選擇美團優選的原因,不是"價格最低",而是"送貨準時"。這背后是其耗時18個月搭建的數字化中臺:智能預測系統使庫存周轉率提升50%,動態路由算法讓配送時效誤差控制在15分鐘內,AI客服系統解決85%的常見問題。
在生鮮電商這片競爭激烈的領域,什么才是制勝關鍵?截至2024年Q2,美團優選給出了獨特答案。其核心區域利潤率轉正至2.3%,虧損率大幅收窄。它通過開放倉儲物流做代運營,單倉衍生收入提升。
從“自營平臺”邁向“產業中臺”,美團優選轉型背后藏著底層邏輯:在“重資產、長鏈條”的生鮮賽道,規模并非護城河,極致效率才是找到規模與盈利平衡點的鑰匙,它也啟示著行業玩家該如何調整方向。
社區團購運營中,你覺得供應鏈優化、團長管理、物流配送效率哪個更難?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