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兼作團批業務是不少中小社區團購平臺的新變化。在從業者看來,這是短時間內有助于緩解平臺盈利壓力,讓團長賺錢的一味解藥。
實際上,社區團購經過不斷的發展,價格已不再是“保護傘”,最終考驗的還是供應鏈、履約和運營能力,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供應鏈源頭直采和履約社會化協作。團批業務是以社區團購平臺為載體,在C端零售業務之外兼作批發業務,主要以價格優勢明顯的米面糧油、快消標品等為主。目前團批業務主要針對夫妻老婆店、小B店主等第三方供貨;也有團長通過上游囤貨,在傭金收入之外賺取商品經銷差價。
社區團批是個新生事物,是社區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確切地講是2020年10月之后突起的一個細分賽道。
團批模式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商品單價降低
早期“團長”的傭金大概在10%-15%之間,但是隨著后來平臺的回流,團長的傭金就降至8%-10%了,這主要是控制商品的單價。團批的話,通過批發的形式,這樣可以低于市場價的單價批發商品給團長,平臺可以犧牲商品的單價,提高各個社區批發的數量,以此來達到薄利多銷。而且這個模式中,團長可以自身控制商品單價。
第二:增量穩定
這樣的團批模式,可以控制到B端的銷量,來達到與C端的互補,這樣增量就會形成一種互補的穩定增量模式。
第三:售后服務減少,工作量減少,利潤增多
傳統的社區團購,團長可以說是“身任數職”,但是銷量不好的話,自身的傭金就有很大的影響,這導致許多“團長”紛紛退團。現在團批,團長可以把售后服務交給平臺。平臺因為是批發出售的方式,以前一對一百變成一對十,大大提高了售后服務質量。
雖然不同平臺運作團批業務的目的各異,但其核心賣點仍然是“價格差”。一位社區團購負責人對此評價稱,“這就像是阿里推出天貓之后,拼多多搶走了淘寶小商戶的生意。社團購團批也是在做過去的生意。”
所謂“過去的生意”,是指在大多數零售渠道聚焦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低線城市中的基礎購物需求仍然存在。
這一方面是由目標群體的消費水平決定。例如蘇北某社區團購平臺即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要客群。那么臨期商品這種能夠保證食品安全,價格低廉的品類即存在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低線市場不夠完善的經銷體系,也是團批業務存在的基礎。
而無論主導者是誰,其團批商品由于主打價格差,供應來源基本一致,可以分為三種渠道。
第一種是以臨期商品為主。這種商品也被社區團購從業者看作是“機會商品”,即貨源相對不穩定,但價格優勢極大。據了解,臨期商品的毛利率可達30%-50%左右。例如鹿角巷杯裝沖泡奶茶,天貓超市零售價8.3元/瓶,而臨期商品撮合平臺批發價可做到1元/瓶,價格空間巨大。
第二種是社區團購從業者口中所說的“白牌商品”。這類商品通常是由生產廠家直接供貨,商品品牌基本沒有市場認知度,因此價格較低。供貨方中有因為疫情原因而出口轉內銷的代工廠,也有區域內需要建立銷售渠道的中小廠家。一位團批聯盟負責人老孟向《第三只眼看零售》透露稱,他們經銷的“白牌商品”毛利通常在50%左右。
第三種則是一些頭部社區團購平臺通過品牌商渠道拿到的低價商品,加上平臺補貼后,即成為團長層面熱衷囤貨的重點。
這里面有兩重邏輯,相對常見的是社區團購平臺通過銷售規模優勢,直接與品牌商總部協商越過傳統經銷體系的合作方式。其優勢在于商品品質有保障,但通常會受到品牌商禁止竄貨等政策限制。另一種則是部分有意打破傳統經銷體系、或是有下沉計劃的品牌商,會借社區團購團批之手,直接觸達低線市場的夫妻老婆店等小B群體。想要做好團批,一是需要擁有足夠優質的貨源,作為平臺的核心競爭優勢,二來需要足夠專業的工具,幫助平臺開啟團批業務。
在赤焰社區團購系統中,作為12大商城之一的批發商城,可以幫助商家平臺開拓批發業務。
商家只需要在后臺給對應人員設置好批發角色,該人員即可獲得查看平臺的權限,并且可以設置批發商品,并且下單。
商家可以借助團批玩法,幫助平臺賣出更多的訂單,同時留住老客戶,做好這場互聯網生意。
當然,系統中還存在豐富的營銷體系,可以幫助商家更好地開展各種營銷活動。
赤焰社區團購系統包含全員分銷、優惠券、拼團秒殺等超過25種營銷推廣與社交裂變玩法,為平臺從推廣、互動、留存、成交、復購5個維度實現快速起量,實現用戶與訂單數量的雙重提升。
面對批發所帶來的的紅利,社區團購的商家們可以選擇專業的工具,開展批發業務,為平臺帶來更多的訂單收益。
社區團批與社區電商是陰陽兩極,營養互補。沒有社區電商社區團批就沒有發展汲取的土壤,沒有社區團批社區電商就沒有迅速發展的動力和支點。社區電商有多大,社區團批就有多強。
將文章分享轉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提供截圖,即可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包括:選品、招募團長、團長管理、新開團指導、節假日活動營銷方案、分揀配送實操經驗等 。
版權所有:http://www.sw3et.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州赤焰信息系統代理全國火熱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