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時代有記憶以來,可以說沒有哪個風口不是誕生于北上廣。但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2020年火爆的社區團購,卻似乎不在此列。誕生于湖南長沙的社區團購,以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為核心,在下沉市場打得火熱,而另一邊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卻顯得異常沉寂。主營生鮮食材、新鮮肉菜等品類的社區團購平臺更是如此。
相對于各家集中爭奪的長沙、蘇州、杭州、南京等地,生鮮類社區團購在北上廣的發展更像是走個過場。盡管相較去年下半年,還有相當一部分第一梯隊玩家沒有在北京開展業務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觀,但總體聲量大于體量,生鮮類社區團購離一線城市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
與其他城市相比,北上廣無論從人口密度、消費能力或是倉儲物流基礎設施都有著明顯優勢,但為何沒能成為生鮮類社區團購的樂園?社區生鮮發展藍圖,北上廣和三四線哪個更有前途?今天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kevinphotopaper)就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一個城市是否適合發展社區團購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訂單密度,訂單密度越高,社區團購所強調的集中采購和集中配送的成本優勢就越明顯。也正是基于此,社區團購平臺才會普遍以高頻次的生鮮品作為主品類,同時,在社區點位的選擇上傾向于大中型,平均每個團長服務范圍涵蓋300-500戶為宜。
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一二線城市的中等社區基本能夠達到500戶以上,而三四線城市中等社區大約在300戶以下,單點人口密度差距顯著。
但是,人口密度能代表訂單密度嗎?
這里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生鮮類社區團購定位于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在食材、食品等滿足一日三餐所需的高頻生鮮品基礎之上,擴充至日用品和其他商品。
而根據《2018年年中國城市外賣大數據報告》,全國主要城市總單量前五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廣州,其中上海市和北京市外賣總單量分別超過5千萬,遠超其他城市。
圖片來源:《2018年年中國城市外賣大數據報告》
這并不難理解,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8月小鎮青年消費研究報告》中提到,小鎮青年在企業管理人員/經理/高管、教師/醫生/律師比例顯著低于一二線青年,而自由職業比例高于一二線青年。從職業類型來看,辦公室人群在一二線青年中占了相當大比例,這就造成一線城市的家庭消費場景中,“一餐”甚至于“無餐”的情況相當普遍。
這種情況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三餐類生鮮品的日常消費需求。而單靠生鮮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在消費頻次上無法保障。
加之一線城市消費渠道多樣化,線下商超、社區店、連鎖便利店以及電商平臺等分割了大量消費需求。而社區團購更傾向與強調性價比,在便捷度、時效性等消費體驗方面并非最優。
結合這些原因,生鮮類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優勢,要比在二三線城市弱得多。
當然,不管是在一線還是在二三線,社區團購平臺想要長遠發展,都需要專業的社區團購系統支持。
廣州赤焰信息社區團購小程序系統(微信ID:kevinphotopaper),秉持著以小程序賦能傳統行業,讓產業擁有科技的靈魂的使命,版本多、功能全,持續自主更新迭代,超過30種營銷與社交玩法,千萬級架構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并提供平臺管理、供應商資源管理、發展社區團長、開發社區會員、社群運營轉化等全套流程的解決方案,助企業玩轉社區團購,搶占2020社區新零售與私域流量發展紅利。
版權所有:http://www.sw3et.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州赤焰信息系統代理全國火熱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