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力推農文旅!2025鄉村旅游收入4120億!數字化系統是關鍵?

農文旅風口來了,你的農場/景區卻還在虧?中央一號文件今年明確“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可很多運營者明明有農耕文化、田園美景,卻陷在“沒人知、賺得少、拿不到扶持”的死循環——其實你缺的不是潛力,而是能“整合資源、拓寬盈利、對接政策”的數字化工具!我們的認養農業軟件系統,已幫多個項目打通融合堵點,讓政策紅利直接變營收。

政策利好下,很多項目卡在“變現難、傳播難、落地難”瓶頸:
資源分散,好風光“藏在深閨”:湖南城頭山遺址有千年農耕遺址和田園景觀,卻因缺乏數字化整合,游客只能“走馬觀花”,非遺技藝、特色作物難觸達游客,線上也無渠道提前展示;盈利單一,“門票+農產品”撐不起營收:不少鄉村民宿、農場,80%收益停留在基礎消費——湟源民宿早年靠客房和農產品銷售,后靠二次消費翻盤,但更多項目沒形成“體驗+消費”閉環,旺季熱鬧、淡季冷清;營銷滯后,不懂借新媒體“發聲”:很多項目有優質內容,卻不會做短視頻、直播,連線上預約、活動報名都靠人工,優質項目成“小眾寶藏”,難觸達城市客群。
而這些困境恰好能被廣州赤焰信息(chiyanmary)農文旅系統的功能矩陣破解:其可分類梳理遺址、田園、非遺等特色資源并給出業態適配建議,通過全流程溯源系統(附唯一二維碼)展示作物生長日記與非遺技藝流程,解決資源整合與線上展示難題;借助農旅融合工具掛接民宿預訂、農事體驗套餐,搭配認養獎勵與線上商城構建“體驗+消費”閉環,接入系統的農場平均客單價可提升200%,有效平衡淡旺季營收;更內置新媒體營銷模塊,支持微信、抖音等平臺的圖文視頻內容輸出,結合AI工具生成情緒化傳播素材,輔以智能預約報名系統替代人工操作,助力優質項目觸達城市客群,不少偏遠山村借此成為“網紅打卡地”。針對痛點,我們的系統精準匹配“農文旅融合”需求,將政策要求轉化為實際營收:
資源數字化:“農文旅系統+可視化監控”建“線上資源庫”不用讓資源“沉睡”!農文旅系統可分類上傳農耕文化、田園景觀、非遺技藝,搭配可視化監控——如紫鵲界梯田案例,田間裝傳感器采集數據,游客手機能“線上云游”梯田四季,還能一鍵認養地塊,線下農耕時系統自動推非遺體驗,實現“線上引流+線下消費”聯動。業態融合:“共享菜園+民宿預訂+景區票務”串消費閉環破解“盈利單一”,關鍵是讓游客“留下來、多消費”。系統串聯“農事體驗-住宿-觀光”動線:游客線上認養共享菜園后,系統自動推周邊民宿預訂、同步購景區票;還能預訂農耕體驗,下單“農場大禮包”“認養禮品卡”,像婺源篁嶺那樣把“景觀”變“可持續收入”,二次消費占比可超60%。拿政策補貼需符合“帶動農戶、穩定收益”要求。系統產品眾籌模塊,可在新項目上線前發起眾籌,吸引市民預購,降風險還能證明“帶動性”;市民糧倉讓客戶預存費用定期領農產品,鎖定客源,這些數據可作為申請專項扶持的依據,幫項目更易拿紅利。2025年一季度鄉村旅游收入達4120億元,很多項目沒分到“蛋糕”——核心差距在數字化!行業統計顯示,接入數字化系統的農文旅項目,利潤率比傳統項目高37%:
江西某農場用“農文旅系統+直播電商”推稻田認養,3個月吸引500余家庭參與,民宿預訂量漲2倍,還靠“產品眾籌”拿了當地農文旅專項補貼;
浙江某鄉村景區通過“景區票務+共享菜園+可視化監控”,游客復購率從15%提至40%,營收較去年同期翻1.8倍。政策風口不等人,與其讓優質項目“錯失良機”,不如用數字化工具破局。
當下農文旅融合,早不是“有資源就能做”的時代——政策紅利只向“懂整合、會運營、能落地”的項目傾斜?;蛟S你擔心“數字化操作復雜”“不會對接政策”,但我們的系統早有答案:從資源梳理到政策申報,全程有專屬團隊陪跑,不用懂技術也能快速落地。文章分享轉發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認養農方案》包含共享農場,認養農業的模式,以及實施方案。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取廣州赤焰信息系統試用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