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想找特色路,卻總困在傳統農業里?太原婁煩羅家曲村早有新解法!當地旺鑫種植專業合作社不走尋常路,搞出“谷子認養+文旅聯動”的組合拳,不僅讓農田變“網紅”,更直接給鄉村發展注入了看得見的新活力——接下來就帶大家拆解,這個能吸客又增收的模式到底咋玩!
作為模式落地的核心主體,旺鑫種植專業合作社沒有走傳統農業的老路,而是創新推出“農田管家”差異化認養模式。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打破“消費者只買農產品”的單向關系——認養人不再是單純的“買家”,而是能深度參與播種、施肥等農事環節。
對向往田園生活的城市人來說,既能親手體驗農耕的樂趣,也能體會農活的辛勞;對農業生產而言,這種“深度綁定”也讓農田多了關注度,為傳統種植注入了新活力。
不過,這類深度參與式認養模式的落地,并非僅靠理念創新就能實現,還需要專業系統的技術支撐來打通全流程——從農事環節的記錄同步,到認養人的參與互動,都需要數字化工具銜接。
而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的認養農業系統,恰好能適配這類需求:其涵蓋的農事活動打卡、農田狀態實時更新、認養人留言互動等功能,可精準匹配“農田管家”模式中“認養人深度參與”“農田動態透明化”的核心訴求,為模式落地提供了切實的技術解決方案。
為了讓認養模式更有“黏性”,合作社還做了個巧妙的延伸:結合當地汾水露營基地,打造出“農事+休閑”的完整體驗鏈。認養人在田里忙完農活后,不用奔波就能直接切換到“度假模式”——在露營地搭帳篷、搞燒烤,伴著汾水風光放松身心。這種“從農田到營地”的無縫銜接,把農業和文旅真正融到了一起,也讓鄉村產業的發展空間一下子打開了。
在實際運營中,合作社的兩個特色做法很值得一提。一是精準的高價定位:每畝農田認養費5500元,核心圍繞“富鋅小米”這一高品質產品。
這不是盲目定價,而是瞄準了追求健康養生、愿意為優質農貨買單的城市消費群體——既滿足了市場對特色農產品的需求,也讓小米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二是數字技術的加持:合作社搭建了線上平臺,認養登記、農田動態更新、活動預約等功能都能在線上完成。認養人打開手機就能看小米長勢,不用跑現場也能“云管田”,參與感和信任感更強;對合作社來說,線上預約也讓農事體驗、文旅活動的組織更高效,減少了溝通成本。
從數據來看,這個模式的效果已經很明顯:目前已有228人認養了318畝農田,累計創收174.9萬元。這筆收入不僅讓合作社有了更多資金投入農業升級,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項目帶動30多名村民就業,每人每年能多增收約3000元。大家要么在田里做農事服務,要么在露營地幫忙接待,收入來源更穩定了,日子也更有奔頭。
文章分享轉發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認養農方案》包含共享農場,認養農業的模式,以及實施方案。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