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態(tài)對標:前置倉、折扣店、大店,雙方全面對壘
從業(yè)態(tài)布局來看,雙方的對標極為明顯。小象超市主營前置倉,而盒馬也在大力拓展前置倉業(yè)務。截至2025財年末,盒馬鮮生業(yè)態(tài)已運營超420家門店,線上交易GMV貢獻超60%。
在折扣店方面,盒馬旗下有超盒算NB,美團則推出了快樂猴。此外,盒馬鮮生的大店模式聲名遠揚,小象也在積極跟進,計劃于12月在北京萬柳華聯開出大店。
而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社區(qū)團購系統(tǒng)的實時庫存管理、多場景營銷工具、全鏈路數據整合等功能,恰好能適配這些即時零售業(yè)態(tài)的運營需求,為模式落地提供技術適配性保障。
首輪交鋒(2016-2020):盒馬領跑,小象暫退調整
回顧這場競爭的起源,2016年盒馬鮮生金橋店開業(yè),僅僅半年,單日線上訂單就超過4000單,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迅速掀起巨大浪潮。
嗅覺敏銳的美團很快跟進,2017年7月掌魚生鮮開業(yè),2018年5月更名為小象生鮮。雖曾開設7家門店,但在2020年因選址艱難等問題關閉門店退出市場,在與盒馬鮮生的第一輪競爭中敗下陣來。
小象轉型:從“美團買菜”到“螞蟻戰(zhàn)術”,實現翻盤
面對困境,小象轉型推出生鮮前置倉“美團買菜”。2023年之前僅在5個城市謹慎試點,期間不斷優(yōu)化模型,鼓勵全員提“金點子”改進問題。
關鍵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美團買菜堅持大型前置倉試點并全面轉型,隨后更名為“小象超市”,而叮咚買菜則選擇了放棄。
小象超市針對盒馬鮮生制定了精準策略。采用“螞蟻戰(zhàn)術”,以3-5個前置倉圍剿一個盒馬鮮生。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小象前置倉數量分別為160個、110個、130個、110個,約為盒馬鮮生門店數量的4倍。
從配送看,盒馬鮮生配送范圍約3公里,小象超市為1.5公里,4個1.5公里圍欄面積等同于一個3公里圍欄面積,且配送距離更短,用戶體驗更佳。
在北京,小象前置倉包圍后,盒馬線上銷售明顯下降;在杭州,小象進入后不到半年倉均每日超3000單,受到美團總部嘉獎。目前,小象在第二輪競爭中領先。
2025新局:阿里砸500億推淘寶閃購,電商巨頭集體入局
2025年局勢又有新變化。阿里推出淘寶閃購,投入500億元搶奪市場份額。8月淘寶閃購日訂單峰值達1.2億單,周日均8000萬單,月度交易買家數3億。
這是因為即時零售“萬物到家”模式已侵占京東和阿里的電商市場。美團閃購在電腦辦公、酒等品類銷售超過京東全站,深圳和北京即時零售訂單超每日一百萬單。
京東和阿里為守電商基本盤紛紛加入戰(zhàn)局,京東聚焦品質外賣投入百億,阿里目標全面超過美團。
業(yè)內人士認為,阿里挑戰(zhàn)美團面臨單量規(guī)模、履單效率和服務生態(tài)三條防線。美團閃購累計交易用戶已突破5億,90后用戶占比達三分之二。即時零售有平臺和自營兩種模式:閃電倉屬平臺模式,用戶池大、流量成本低;
小象超市屬自營模式,履單成本低(每單4-5元)、用戶體驗好,而閃電倉每單成本5-8元。長遠看,后期自營模式競爭力將愈發(fā)凸顯。
盒馬攻堅:1000個前置倉落地,打響攻防戰(zhàn)
美團也不甘示弱,推出對標超盒算NB的快樂猴以及對標盒馬鮮生的大店。盒馬與小象的第三局正式打響,背后是阿里與美團的較量。
這場較量至關重要:若小象取勝,美團將成即時零售王者,沖擊阿里和京東電商市場;若阿里取勝,則能拿下即時零售市場,保住電商基本盤并有望反擊拼多多、反超騰訊。
這場競爭堪稱“即時零售終極之戰(zhàn)”,因自營模式有望成為主流,而盒馬和小象最具實力角逐王者之位。戰(zhàn)鼓已擂響,未來的即時零售市場必將精彩紛呈,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終極之戰(zhàn)的結果。
在社區(qū)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fā)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qū)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yè)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