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蘋果基地藏新招!3秒看懂:慶陽市正寧縣西坡鎮宋畔村,矮化密植蘋果基地正搞大事——“數字化+傳統農業”的認養模式來了!10秒get價值:它不只是改玩法,更直接重塑果業生態,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實打實的新生機、新希望,也為整篇文章的農業創新故事定了調。
這場變革的“操盤手”,是甘肅隴上鮮品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了讓種植過程“透明可見”,公司在基地布下15組高清監控——它們像“果園哨兵”一樣,實時捕捉果樹抽枝、掛果的每一個細節;
同時開發的專屬微信小程序,成了認養者與果園的“隔空紐帶”。認養者點開手機,就能跨越千里看到果樹長勢,仿佛站在果園地頭。正是這“監控+小程序”的組合,破解了傳統蘋果“賣難、滯銷”的老問題,為果業打開了新通路。
模式的核心吸引力,藏在一套清晰的標準化方案里:299元認養一棵富士蘋果樹。這筆費用對應的回報很實在——25斤優質蘋果、5盒高檔禮盒,還能享受全國包郵。
而且運營中還藏著“定制化小心思”:認養者既可以通過小程序遠程“云監工”果樹生長,也能抽時間到果園,親手參與澆水、施肥,和果樹建立“專屬情感聯結”;等到豐收季,想自己體驗采摘的樂趣也行,想坐等快遞送上門也沒問題,怎么方便怎么來。
自2023年啟動至今,這個模式的成績單很亮眼:基地已有8000多棵果樹被認養,影響力不僅覆蓋周邊,還吸引了北京、西安等地的消費者。
亮眼成績背后,是“企業+合作社+果農”的協同體系在發力:企業負責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合作社牽頭組織果農、協調資源,果農專心把好種植品質關。三方各司其職、相互補位,讓整個模式跑得穩、走得遠。
更關鍵的是,這個模式讓收益發生了“質的變化”。蘋果銷售從傳統的“按斤批發”,變成了“按棵認養”——不僅提前鎖定了銷路,降低了市場波動風險,還靠“種植體驗、透明化服務”讓蘋果實現了溢價。
據縣果業發展中心數據,基地農產品上行效率提升了40%,意味著更多好蘋果能更快送到消費者手上,果農收入也更有保障。同時,它還悄悄帶動了“農業+旅游+文化”的融合:認養者來果園參與農事,順帶激活了周邊農家樂、民宿的生意,讓當地的增收渠道更寬了。
文章分享轉發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認養農方案》包含共享農場,認養農業的模式,以及實施方案。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