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外出吃飯、聚餐的機會減少,買菜做飯的頻率卻越來越高。
在這一過程中,社區是最貼近大眾的消費場景,社區生鮮超市扎根于各個小區,為消費者購買生鮮食材帶來極大的便利,深受百姓的喜愛。
近期,中國郵政試點生鮮超市的動作引發行業關注。官方數據顯示,蘇錫杭生鮮超市開業16天(截至10月6日),日均人流180人次,新增會員468人,日均銷售額4573元。
這并非中國郵政第一次嘗試跨界超市業態。今年7月,“蓉郵生活超市”的開業標志著全國第一家“郵政網點+商超+社區團購+郵樂小店”新零售平臺的落地。
郵政業配以零售業,意味著消費者兼具客戶與顧客雙重身份,可以將辦理郵政業務之余閑置的等待時間,轉化為超市購物挑選的時間;
亦可以將超市受眾群體轉化為郵政儲蓄、快遞等業務的潛在用戶。
以蓉郵生活超市為例,其“店中店”形式無異于將網點閑置的場地空間拓展為超市的盈利空間。
成都、無錫兩地的試點超市,都毫無例外地融入了社區團購業務。
社區團購在經歷了“百團大戰”后從火爆回歸理性。前不久,美團優選從“社區團購”正式升級為“明日達超市”。
明日達超市以“一站式購物”再加上次日達的便利,進一步提升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體驗。
美團優選品牌升級的舉措意味著社區團購與電商業務的融合趨勢。
而這一趨勢在中國郵政近年來的零售實踐中同樣有跡可循。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郵政通過塑造“郵政農品”打造“貨”的優勢,再擴容配送履約范圍。
在盤活末端渠道資源的基礎上實現門店自提,其目的在于打造郵政版“明日達超市”。
眾所周知,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新型零售模式。
其核心競爭力是“履約”而不是“燒錢”,衡量履約能力高低,還得看物流配送端和供應鏈端。
物流配送端,中國郵政快遞海、陸、空全方位發展,自去年郵政快遞正式宣布大提速以來。
全國多省市地區具備實現次日達服務,甚至達到次晨達的極速體驗。
隨著低價補貼搶占市場的呼聲漸漸淡去,社區團購市場已逐漸趨于平靜。
當然商家想要借助社區團購系統盈利,專業的社區團購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赤焰社區團購小程序(微信ID:chiyanmary),擁有多種裂變運營方法和對應小工具。
在獲客方面,有一系列新人轉化的方案,包括新人拉新有獎,返積分返折扣,促進用戶拉用戶的行為。
自動生成分享海報、產品海報、活動海報,方便用戶之間分享鏈接進行裂變等。
系統(不招供應商和團長)提供拼團秒殺、二件折扣、優惠券、限時限量、訂單彈幕、視頻播放、圖文直播、分銷推廣、積分體制、以客推客等超過100多種營銷玩法。
從推廣、互動、留存、成交、復購5個維度為品牌商的社交營銷賦能,帶來源源不斷的用戶與訂單增長。
營銷活動多,成本低。
現在電商平臺會把各種各樣的節日都被轉化為“活動日”,就是因為活動營銷能在短時間內刺激消費,達到更好的收益效果。
而在社區團購商城中,幾乎每天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更能吸引到消費者參與。
如果是線下做活動,還需要考慮海報物料,而在線上做活動,平臺只需要在線上設置即可,幾乎不用花什么活動成本。
據了解,該生鮮超市是郵政分公司與該市農業農村局、家庭農場主等多方合作,打造的一個助農、惠農、利民項目。
通過該項目,建立郵政農產品展銷示范點,線上線下融合對接,幫促助農,推動鄉村振興。
在其他區域,中國郵政開超市仍選擇的是“店中店”模式。
日前,中國郵政在成都草堂北路的營業所開起了“蓉郵生活超市”,營業網點除了郵政快遞的基本業務外,還開展了商超業務、社區團購、郵樂小店等業務。
將章分享轉發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提供截圖,即可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包括:選品、招募團長、團長管理、新開團指導、節假日活動營銷方案、分揀配送實操經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