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鮮電商賽道,永遠不乏新的故事。例如最近,出于疫情防控的影響,線上買菜需求得到快速點燃,各類生鮮新零售平臺也成為消費者“蹲點”買菜的新陣地。不少人的手機里多了幾個社區生鮮平臺的應用,哪里有菜去哪里,每天看菜搶菜成為不少人當下生活的一部分,一張名為《搶菜指南》的圖片順勢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據赤焰信息了解,在本次疫情期間,線上生鮮市場整體都呈現出巨大的增長。以幾家頭部平臺為例:京東生鮮配送到家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量,達到了春節節前單量的2-3倍;每日優鮮,除夕至初四,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
此外,微信小程序官方數據顯示了同樣的信號:從除夕到初七,微信小程序生鮮果蔬業態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筆數增長322%。
這一系列數據勾勒出一組特別的“用戶畫像”:剛需消費、高頻次、高客單價、用戶數高增速......任何一個領域的創業者都清楚知道它的意義——生鮮電商似乎正進入肉眼可見的窗口期。
作為典型的社區生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在近期受到的關注度也直線上升。據赤焰信息了解,最近全國多個城市的新聞都做出了相關報道,指出以微信群+小程序形式進行生鮮、日用品銷售的社區團購,近期在當地紛紛火爆起來,很多小區銷售量同比增長三四倍。
以某地報紙對當地某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的采訪為例,該名團長提到:“微信小程序的火爆,也同時帶火了這種深入社區、靠社交方式銷售產品的社區團購。尤其近期在疫情期間,大家都不愿意出去買東西,這讓社區團購更火了?!?/span>
該名團長表示,他負責的這個小區團購群,目前每一期團購一般兩天時間,能銷售兩三萬元,這比年前增長了近四倍。而這還不是銷售量最大的,在當地的社區團購行業內只是平均水準,月銷售額上百萬的小區也是很常見的。
社區團購市場的火爆,讓越來越多原本還在觀望的商家紛紛開始采取行動,搭建平臺。那么具體來說,現在入局社區團購,有哪些好處呢?
據赤焰信息的分析,現在入局社區生鮮團購,共有四大利好:
第一個利好,平臺獲客成本直接下降到0,毛利率提升,現金流改善。例如日前蘇寧菜場負責人王琦就曾坦言,對比此前的極高的拉新成本,如今做生鮮電商幾乎是0成本獲客,與此同時,訂單量也在短期內普遍也有數倍膨脹,加上商品促銷折扣普遍明顯收縮,種種成本優化疊加下來,即使平價銷售,毛利率也會明顯改善。
第二個利好,是相對隱性的,即用戶大量涌入、一個區域內密度上升之后,會為平臺帶來整體成本的下降。例如在叮咚買菜資方BAI董事總經理汪天凡看來,一個區域內用戶密度越高,那么配送的效率就會越高。而每一個訂單配送的成本降低了,就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包括時間和價格)。
第三個利好,平臺可以獲取到平時難以觸達的“增量”用戶。對于60、70年生的中年人群來講,平時即便平臺拿出不菲的補貼,可能也難以將這部分人群轉化為高頻購買的用戶。但最近,不少年輕人都開始教父母如何線上買菜了。
第四個利好,高集中度的消費需求。不止是訂單密度集中,受疫情影響,葉菜類蔬菜、水果、豬肉、米面糧油蛋奶等特定生鮮產品需求普遍激增。商品種類的縮減,有利于商家在短時間內整合上游資源,優化端到端的物流成本。
總的來說,雖然很顯然疫情只是一個短期事件,但與2003年非典對電子商務的推動類似,疫情對包括社區團購在內的整個生鮮電商市場仍將產生長期影響。
當然,市場環境再好,要把社區團購這門生意做好,對商家所選用的社區團購系統也有很大要求。
版權所有:http://www.sw3et.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赤焰信息系統代理全國火熱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