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歙縣的共享農業火了!中國供銷主題園靠“果樹認養”出圈——200元/年認一棵果樹,還保底22斤收成,不僅成了當地農業的新亮點,更直接為“農業+旅游+康養”業態融合,注入了看得見的活力。

作為共享農業的典型實踐,中國供銷主題園的果樹認養服務覆蓋蘋果梨、無花果等多個品類,單棵果樹年認養費設定為200元,定價兼顧親民性與運營保障。
基地明確承諾每棵樹保底產量22斤,若實際收成未達標準,將以實物形式補足差額——這份“產量兜底”承諾,不僅徹底打消認養人的后顧之憂,更直觀體現了基地對自身種植技術與管理能力的信心。
除了清晰的權益保障,果樹認養模式的核心魅力在于“可參與的農事體驗”。認養人可全程加入疏果、修枝等田間管理環節:疏果時親手剔除冗余果實,直觀理解“集中養分育優果”的種植邏輯;修枝時修剪病弱枝條,助力果樹塑造豐產樹形。
對久居都市的認養人而言,這類實踐既是親近自然的窗口,也是讀懂農業生產肌理的契機,為忙碌生活開辟出一塊可觸摸的“田園棲息地”。不過,這類深度體驗的落地并非偶然,需要系統化的運營支撐——從認養人參與時間的預約協調,到田間操作的進度同步,再到農技知識的實時答疑,都需專業工具打通環節。

而廣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認養農業系統恰好適配這些需求,其具備的農事活動預約、種植狀態實時查看、農技指導推送等功能,能精準銜接認養人與基地的互動場景,讓“可參與”不再停留在概念,而是形成流程化、可落地的體驗閉環。
收獲季節的服務設計更顯人性化。認養人既可以親自到訪基地,在清新田園氛圍中體驗采摘的成就感;也能選擇“鮮果直達”配送服務,在家坐等田間美味。這種“體驗型+便捷型”的雙選方案,精準匹配不同人群需求,進一步擴大了共享農業的服務覆蓋范圍。

至此,基地認養果樹數量突破100棵,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模式的市場認可度,更成為“農業+旅游+康養”融合的有力引擎。認養人因樹而來,參與農事之余游覽歙縣山水、品嘗徽州美食,直接帶動鄉村旅游消費;
展望未來,這份“共享果園”的潛力仍待進一步挖掘。供給端可拓展特色果樹品類、升級農事體驗項目,比如增加果實套袋教學、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實操內容;
服務端可優化配送時效與售后響應,提升用戶粘性。更關鍵的是深化產業鏈聯動,將果園與周邊古村落、康養民宿等資源串聯,打造“認養-體驗-游覽-康養”的閉環服務,讓共享農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活力因子”。

文章分享轉發朋友圈,加工作人員微信(chiyanmary)提供截《認養農方案》包含共享農場,認養農業的模式,以及實施方案。同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