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加班想吃火鍋?打開小象超市,30分鐘鮮切肉卷就能送到家——這背后,是美團在生鮮零售賽道的一場“換道超車”。從“美團優選”的“次日達囤貨”,到“小象超市”的“30分鐘即時送”,這并非簡單的業務升級,而是徹底的賽道切換:前者靠輕資產撮合做低價計劃性消費,后者靠重資產自營抓即時性需求,背后藏著美團對生鮮零售市場的全新判斷與布局。

美團優選走的是社區團購“輕資產撮合模式”——不建自營倉儲、不養專屬配送隊,全靠團長鏈接用戶,主打“次日達”的低價計劃性消費,SKU約2000種,只聚焦生鮮和標品,本質是幫用戶“提前囤貨”。
而小象超市直接轉向“重資產自營”,搭起“前置倉+社區店”的即時零售履約閉環:復用美團外賣騎手,3-5公里內30分鐘就能送達。它瞄準的是“急需即買”的即時需求,SKU超1萬種,從生鮮到日用品覆蓋全品類,相當于把“社區超市”搬上線上,和優選完全是兩種邏輯。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兩種商業模式的落地,都離不開專業系統的底層支撐——無論是輕資產模式下的團長協同、訂單匯總,還是重資產模式下的前置倉庫存管理、即時配送調度,都需要數字化工具提效。

小象在天津的掃街地推,看著是傳統打法,實則是精準的線下戰術,核心要達成四個目標:第一招“半徑獲客”,鎖定3-5公里內的社區居民、上班族——這些有高頻即時需求的人,比泛流量的線上廣告更準;
第二招“冷啟動拉新”,用新人券、小禮品把美團外賣的存量用戶轉成小象用戶,快速填滿用戶池,攤薄前置倉的固定成本;
第三招“搶灘卡位”,在天津即時零售滲透率低的區域,先建立“快送超市”的品牌心智,搶占空白市場;
第四招“數據沉淀”,比如根據天津人愛吃預制菜的特點調整選品,早高峰加派騎手優化履約,用本地數據反哺運營。

商業模式:小象以線上為主,靠前置倉+社區折扣店,復用騎手降本;七鮮主打5000-8000㎡線下大店,依托京東到家配送。
戰略定位:小象補全美團即時矩陣,目標“自營即時零售第一”;七鮮補京東線下短板,打造“品質零售標桿”。
盈利模式:小象靠自有品牌高毛利、會員費、供應鏈服務費和廣告賺錢;七鮮靠海鮮/有機生鮮高差價、線下堂食、配送費和京東會員聯動盈利。
產品服務:小象全品類30分鐘達,加社區便民服務;七鮮側重進口海鮮/有機蔬果,設餐飲區可加工堂食,1小時送達。
核心客群:小象瞄準20-40歲求快、愛性價比的年輕人;七鮮聚焦30-50歲重品質、愛體驗的中產家庭。
規模效率:小象計劃18城開1500個前置倉,損耗率3%;七鮮20城開100家店,冷鏈廣但線下成本高,損耗率4%。

小象的核心是“即時為王”:依托美團7.8億月活用戶和800萬騎手的生態優勢,用前置倉+地推快速搶市場,目標做“城市居民即時補給站”。
七鮮則押注“品質體驗為王”:靠京東自營供應鏈的直采、冷鏈硬實力,以線下大店的體驗感吸引客群,補全全渠道布局,想做“中產家庭品質生活超市”。本質上,這是線上流量見頂后,兩大巨頭對“線下+即時”新零售增量市場的兩種探索路徑。
社區團購運營里,你覺得用戶留存、選品策略、價格管控這三項,哪個更難做好呢?快把文章發到朋友圈,加工作人員【chiyanmary】查看《社區團購運營寶典》尋找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還有機會參與運營經驗交流群,結識更多行業伙伴!
